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专升本考试 - 分省专升本 - 甘肃专升本 - 正文

 
2012陇东学院专升本农学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考试大纲
来源:陇东学院 2011-12-28 【字体:小 大】
陇东学院2012年专升本招生农学、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专业课考试大纲

陇东学院2012年专升本招生农学、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专业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

1、土壤肥料学,100分;2、植物生理学,100分。

二、考试内容

I.土壤肥料学

一、考试内容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

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2、岩石的风化:成土的主要矿物,成土的主要岩石,岩石风化的类型。

3、风化产物的类型和性质:土壤母质的来源、形成过程、类型及特点。

4、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土壤的矿物组成,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

5、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粒级,土壤质地。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存在状况及性质。

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和条件。

3、土壤腐殖质:腐殖质的组分及存在形态,腐殖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

5、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的调节。

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1、土壤孔性:土壤孔隙度,土壤比重,土壤容重,土壤孔隙的类型,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

2、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及其特征,土壤结构体的评价,土壤结构体形成的机制,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创造土壤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

3、土壤耕性:土壤物理机械性,土壤耕性,改善土壤耕性的措施。

第四章  土壤的水、气、热

1、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土水势与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的运动,土壤水的有效性。

2、土壤空气:土壤空气的组成,土壤通气性,土壤空气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空气状况的调节。

3、土壤的热量状况:土壤的热容量,土壤的导热性,土壤的导温性,土壤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温度的调节。

第五章  土壤胶体和土壤吸收性能

1、土壤胶体的概念、种类、结构和性质。

2、土壤吸收性能类型及特点。

3、土壤的阳离子交换与阴离子交换作用。

4、土壤离子吸附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关系。

第六章 土壤酸碱性反应和氧化还原性

1、土壤的酸碱性:土壤酸性,土壤碱性,作物对土壤酸碱反应适应性,土壤酸碱反应和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2、土壤的缓冲作用:土壤具有缓冲能力的原因,土壤缓冲容量,影响土壤缓冲能力的因素。

3、土壤氧化还原性:土壤中的氧化还原性体系,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影响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第七章  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

1、土壤形成:成土因素,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土壤剖面及发育。

2、土壤分类:分类级别及依据。

3、土壤分布: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区域地带性。

第八章   土壤利用和管理

1、土壤培肥:肥沃土壤的特征,土壤培肥的措施,中低产田现状及改良途径。

2、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概念、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其防治。

3、土壤沙漠化概念、原因及其防治。

4、土壤侵蚀概念、类型及其防治。

第九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1、作物营养成分:作物体内的元素组成及含量,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功能。

2、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是如何到达根表面的,养分是如何进入根内部的,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环境条件对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作物的根外营养。

3、作物营养特性:营养的阶段性,作物营养的几个关键时期。

4、施肥的理论基础:养分归还原理,最少养分原理,报酬递减规律,因子综合作用原理。

第十章  作物氮素营养与氮肥

1、作物氮素营养:氮素的营养功能,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作物的氮素缺乏和过多的症状。

2、土壤中的氮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3、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

第十一章  作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1、作物的磷素营养:磷的营养功能,作物对磷的吸收和同化,磷素缺乏和过多的症状。

2、土壤中的磷素:土壤中磷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土壤中磷的转化。

3、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

第十二章  钾素营养与钾肥

1、钾素营养:钾的营养功能,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

2、土壤中的钾:土壤中钾的形态及其含量,土壤中钾的转化和有效性。

3、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

第十三章 微量元素肥料及复合肥料

1、微量元素肥料:硼、锰、锌、铜、钼、铁的营养功能,缺素的症状。

2、复合肥料的类型、特点。

3、复混肥料及加工技术。

第十四章  有机肥料

1、有机肥料的特点和作用。

2、有机肥料的种类及其特性。

3、有机肥料的加工制造技术。

4、秸秆还田。

第十五章  绿肥和菌肥

1、绿肥的作用、种类及其栽培技术、利用技术。

2、微生物肥料的特点和作用。

第十六章  施肥技术

1、施肥量的估算:养分平衡施肥估算法,肥料效应函数估算法。

2、施肥方式:基肥、种肥、追肥的有效施用技术。

3、肥料配比与混合的必要性、优缺点、混合的原则。

二、试卷结构

1、试卷总分:100分

2、考试时间:一小时

3、试卷题型比例:名词解释20%,选择题10%,填空题20%,判断题15%,简答题25%,论述题1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30%,中等难度题50%,较难题20%

三、参考书目

1. 王荫槐主编《土壤肥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年。

2. 吴礼树主编《土壤肥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3. 陆欣主编《土壤肥料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Ⅱ.植物生理学

第一部分 考试要求

一、考试总体要求

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的生理生化分析实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及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植物水分生理(约占10%)

2.矿质与氮素营养(约占10%)

3.呼吸作用(约占15%)

4光合作用(约占15%)

5.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约占10%)

6.植物生长物质(约占10%)

7.植物生长生理(约占10%)

8.植物生殖生理(约占5%)

9.植物成熟和衰老(约占5%)

10.植物抗逆生理(约占10%)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试卷题型为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简答题和叙述题,比例分别为20%、20%、20%、20%和2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考试时间为一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1.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王忠,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第二部分  教学目的与目标

植物生理生化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及其化学本质的科学。是合理农业的理论基础,与农学类各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植物体内所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以及作为这些生理过程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研究这些过程的机理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各种生理过程与形态结构的关系,以及研究生命物质(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变化(代谢)和调控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物质转化、能量转化、信息转化、形态转化)的本质。

研究植物生理学的目的主要是:①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为农林牧业的 增产提供理论依据;②运用这些规律和机理,有效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或模拟植物,为人类所用。

1、基本理论

(1) 植物细胞生理 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种细胞器、生物膜的超微结构,掌握其生理功能特点以及植物细胞原生质的特性和植物细胞全能性。

(2) 代谢生理 掌握呼吸代谢的主要途径,光合作用的机理(包括C3、C4和CAM的代谢途径),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蒸腾的基本理论,掌握离子吸收、运转的基本规律和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理解同化物运输分配规律和植物信号传导的意义。

(3) 生长发育生理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掌握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植物生长、成花、开花、结实和衰老的主要生理机制。

(4) 环境生理 了解正常环境条件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以及逆境(干旱、水涝、极端高低温和大气污染等)引起植物异常生理变化的规律,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可能方法。

2、基本知识

掌握调节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满足植物高产、优质的要求,诸如:

通过溶液培养,了解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矿质元素,为合理施肥打下理论基础;

对植物一生中生态需水与生理需水的测定,为制定合理灌溉方案和适时、适量、高质、高效地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对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在防止器官脱落、插条生根、促进萌发、防止倒伏、控制休眠、调节生长、安全贮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对栽培引种和良种培育做出重大贡献;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和应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理论,为育种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规律,为种子萌发,防止烂秧,以及农产品贮藏提供了合理而有效措施;

光合作用的研究,为合理密植,合理间种套作,合理利用光能和高光效培育良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对高温、低温、干旱、水涝、盐碱、有毒物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污染以及病、虫危害等逆境对植物伤害的研究,可在人们的干预下,提高作物对环境的抗性。

 3、基本技能

 (1) 了解植物水培、砂培及组织培养技术;(2) 学习植物缺素症的诊断方法;(3) 学习光合强度、呼吸强度、水势、种子生活力等的测定技术;(4) 学会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正确使用;(5) 了解植物抗逆性鉴定的方法。

第三部分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一节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1.自由水 2. 束缚水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的水势

1. 分生组织细胞:ψw =ψs+ψm+ψp

2. 成熟细胞:ψw =ψs+ψp

3. 无液泡的细胞:ψw =ψm

二、相邻细胞间水分的运转

三、植物的细胞吸水:渗透性吸水,吸胀吸水,代谢性吸水

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

1.主动吸水:根压; 2.被动吸水:蒸腾拉力

第三节 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二、蒸腾作用的方式及指标

1.蒸腾作用的方式:皮孔蒸腾 角质蒸腾 气孔蒸腾(主要方式)

2.蒸腾作用的指标:蒸腾速率 蒸腾效率 蒸腾系数

三、蒸腾作用的气孔

1.小孔扩散原理: 2.气孔蒸腾的过程

四、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1.温度 2.空气温度 3.风速 4.光强

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和方式

1.长距离运输。 2.短距离运输。

二、水分传导的动力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的需水规律

二、灌溉的指标

第二章 植物矿质和氮素营养

第一节 植物的必需元素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的必需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益元素、稀土微肥。

三、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

第二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被动吸收

1.简单扩散: 2.易化扩撒

二、主动吸收

三、胞饮作用

四、影响根系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

1.温度;2.土壤通气;3.pH值;4.溶液浓度。

第三节 矿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一、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二、单盐毒害作用和离子对抗作用

1.单盐毒害作用: 2.离子对抗作用: 3.平衡溶液。

三、生理酸性盐和生理碱性盐

四、矿物质运输的途径和速度。

第四节 氮的代谢

一、硝酸盐还原

NO3------→NO2-------→NH3

硝酸还原酶 亚硝酸还原酶

二、氨的同化

第五节 施肥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需肥规律

二、合理追肥的指标

第三章 呼吸作用

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呼吸作用的意义

三、呼吸作用的类型

四、呼吸作用的指标:呼吸强度呼吸商

第二节 植物呼吸代谢途径

一、糖酵解(EMP)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分省专升本
    福建专升本 | 安徽专升本 | 山东专升本 | 江西专升本 | 辽宁专升本
    河南专升本 | 湖南专升本 | 湖北专升本 | 上海专升本 | 广东专插本
    河北专接本 | 江苏专转本 | 北京专升本 | 浙江专升本 | 重庆专升本
    吉林专升本 | 黑龙江专升本 | 山西专升本 | 天津专升本 | 甘肃专升本
    海南专升本 | 陕西专升本 | 内蒙古专升本 | 四川专升本 | 云南专升本
    浙江省22 | 新疆直升本 | 广西专升本 | 江苏专转本 | 青海专升本
    上海插班生
    政策法规
    考试大纲
    考试问答
    试题答案
    录取查询
    成绩查询
    录取分数线